Search

林宥嘉-別讓我走遠〈我們與惡的距離〉主題曲MV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新歌幕後故事】
 
「找到情緒正確的切口,是解題的過程」
——林宥嘉與〈別讓我走遠〉
 
2018年,林宥嘉有三首單曲浮上檯面,林宥嘉在音樂事業裡開始了「監製」的角色,從概念發想開始,一路到詞曲與音樂製作,每一首歌的樣子,甚至都是從零開始的貫徹。這些製作故事裡,林宥嘉不斷地進階,找到屬於他的幸運與堅持。在流行音樂工業的樣貌裡,呈現獨立企劃執行的可能。他是一位一直給自己「找麻煩」的音樂人。
 
林宥嘉所擁有的敏銳,反應於合作對象的尋覓與默契。有時候,互相選擇,更是一種藝術。公視矚目劇集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主題曲〈別讓我走遠〉,是林宥嘉另一次「給自己找麻煩」的過程。歌詞的晦暗轉折跟劇情緊緊相依,林宥嘉並不張揚的敘事歌聲,使劇集與音樂的結合,別有救贖之感。
 
劇組在一開始就選定了「必須是林宥嘉」,宥嘉則更希望讓這份信任,在音樂上呈現最正確的樣子。有別於一般劇集與主題曲的配合套裝,宥嘉「量身打造」。與作詞者HUSH的再三來往,以及與作曲者Karencici在旋律上不斷打磨調研,責任雖是「演唱」,林宥嘉作為監製的那一面,最具挑戰性。
 
「充分了解劇情後,我想找到關鍵字,能夠貫穿所有劇中所有人物。」「失序」、「大力衝撞」、「 返回正軌」、「 無ending 」是宥嘉的詞意方向。對歌詞的灰色色氛圍有明確想像後,決定找來朋友HUSH。 HUSH在臉書上也分想當時創作的深刻心境。經過無數次的推翻和對焦,終於誕生了這份兩人都相當動容的詞。
 
「很多細節,是創作時要不停解題的。比如,曲的A段應該是一種第一人稱的氛圍⋯⋯等等。」 過程中,宥嘉最常跟HUSH說的就是「對不起」,「因為明白,這樣的歌詞是必須進入一個狀態才可能生出來,而那個狀態並不會讓人愉快。所以,除了心疼以外,只要他找我就會馬上回覆,這是一種對夥伴的保護。」
 
而這首曲子的誕生也有一段磨人的過程。「一開始有許多作曲者一起投稿,因此衍生了許多好歌,但仍未找到一個氣味完全相投的曲式。後來我聽見Karencici的demo,這首歌原本並不在團隊的考慮之中,但是副歌的動機非常好,我認為是會感動人的。」於是林宥嘉和師妹Karencici根據副歌主題展開了「寫歌營」。過程中寫了無數版本的主歌 、理性的修改與設計、甚至針對小節數的更動討論等,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非常艱難的再創造。過程非常痛苦磨人,但是最後結果是兩個人都很滿意的,「除了彼此之間有強大的信任外,還有目標一致:寫出好歌的強大信念。」 宥嘉有感而發,也特別想推薦早先合作歌曲「火焰小溪」的師妺盧一辰,「她們都是可貴的創作者。」

到了編曲階段,要克服的關卡主要有兩個部分。
其一是原demo只用了一個鍵盤彈唱,沒有任何節奏。「有時要找到感覺對的鼓節奏,比想像中難上許多,最後,大家決定捨棄一人電腦化的編曲模式,回到最吵雜的練團室,找到了節奏組的答案。」
其二是前奏部分。「不論是鍵盤或是其他樂器,感覺都不夠對。」直到後來加入的編曲者羅恩妮 ,說了她對這首歌的初始印象,「這首歌像一個人站在懸崖邊,快要掉下去 ,風在吹」 恍然大悟,最終在歌曲前奏與主歌段落使用了大量的ambient取代彈唱樂器,終於得到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 
歌曲層次從宥嘉的野心與細心之間發生,工法繁瑣。「替歌曲找到對的那扇門」,是唯一目標,「找到情緒正確的切口,是個解題的過程」。情感濃烈的歌曲,以靜謐的氛圍開場,從沒有樂器輔助,到副歌的飄蕩,〈別讓我走遠〉充分表現了林宥嘉與團隊的美學。
 
「目前,還不太確定,這首歌會進入多少聽眾的心,但主題曲得到的回饋,很多參與的人非常喜歡,覺得是很好的成品。我想,這就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了。」理解而後製作,在演繹歌曲前,造就了那一份與影像緊密依存的絕對,「我是最後一刻把盒子打開的人,是把它唱出來的人」,建構、創造出盒子的他,當然最為明白,這份意念的可貴。

採訪/ 陳玠安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
▦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,今晚九點首播。

#別讓我走遠 高音質youtubeMV_ https://youtu.be/sSidvDS5Naw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idol世界巡迴演唱會,巡迴中
View all posts